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妹妍
俄乌冲突进展到470多天以后,萦绕在欧洲上空的“核阴云”日渐密布。
16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第26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发表讲话时表示,俄罗斯已经将承诺的第一部分核装置运抵白俄罗斯境内,在白俄罗斯部署俄罗斯战术核武器的工作将在今年年底前全部完成。这是自1991年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首次在境外部署核武器。
(资料图片)
当地时间13日,美国宣布再向乌克兰提供价值3.25亿美元的军事支持,并打算批准向乌克兰提供贫铀弹。
此前一天,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发布年度评估报告警告称,全世界有约2000枚核弹头处于高度戒备状态,主要来自俄罗斯和美国,“我们正滑向人类历史上最危险的时期之一”。
部署
“一切都在按计划进行。”6月9日,在索契和卢卡申科一同进餐时,俄罗斯总统普京如是说。很快,全世界就意识到,3月以来频频放风的核武器这回真的离白俄罗斯越来越近了。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俄白双方商定部署的只是战术核武器,而非战略核武器。战略核武器通常是指用于大规模破坏敌方战略目标的大当量长射程核武器,战术核武器则多指用于直接支援陆、海、空战场作战,打击敌方战术目标和作战力量的核武器,具有体积小、机动性强等特点。
为了迎接这支战术核武器部队的到来,卢卡申科已经命令白俄军方修复境内苏联时代的战略核武器储存基地。至此,2021年8月仍宣言“不会引入核武器”的白俄罗斯,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内,迅速完成了修宪、引入战术核武器、重启战略核武器储存基地等一系列动作。
白俄罗斯“拥抱”核武器的过程,是乌克兰危机升级导致安全危机外溢的一个典例。俄罗斯在白俄境内部署战术核武器,还将与俄方在加里宁格勒部署的“伊斯坎德尔-M”导弹系统形成呼应,巩固和加强对北约东翼的威慑。
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在签署相关文件后强调,部署在白俄的战术核武器的控制权仍属于俄罗斯。这意味着不违反《核不扩散条约》,俄罗斯无须修改其核武器使用原则,美国和北约也就无从以此为借口升级报复措施。
罕见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对地区安全形势没有影响。
6月12日至23日,北约在德国等地举行“空中卫士-2023”的大规模空中军演,来自20多个国家的约1万名官兵和250架各型军机参加。据了解,此次演习将模拟一个北约成员国遭遇袭击后的应对,虽然德国和美国均表示这场军演“不针对某个特定对手”,但从演习时机和演习地点选项来看,威慑俄罗斯的战略意图十分明显。
从军演规模来看,不只在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堪称罕见,在北约历史上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空中军演。在乌克兰危机久拖不决之际,北约此次军演“大秀肌肉”,火药味十足。
另一方面,白俄罗斯安全力量的变化,或将成为美军进一步加强在北约成员国部署战术核武器的理由。
事实上,早在去年12月,美军就把最新版B61-12核弹提前部署到北约在欧洲的多个基地,以升级在欧洲的核武器。B61-12核弹被称为美国核武库中“最具危险性”的核弹,装有全新精确制导尾翼组件和新型制导系统,打击误差不超过30米。军事专家分析认为,B61-12型核弹使核武器的使用门槛大大降低,导致实战中使用的风险进一步增强。
而在更早的2019年,北约一份报告曾“不小心泄露”,美国在北约5个成员国的6个基地部署了大约150枚核武器。
这远不是终点。在日前披露的2024财年军费预算中,美国国防部为推进核力量现代化准备了高达377亿美元的专项资金,包括加快研制和列装哥伦比亚级弹道导弹核潜艇、B-21战略轰炸机和“哨兵”洲际弹道导弹等。
博弈
6月12日,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发布了对军备、裁军和国际安全状况的年度评估报告。据报告估计,截至今年1月,全球约有1.25万枚核弹头,其中超过9500枚处于可用状态,约2000枚核弹头处于高度戒备状态。
报告称,全球核武器的近90%掌握在俄罗斯和美国手中,但由于俄乌冲突,透明度已大大降低。
这一切早已有迹可循。近年来美国先后退出《反导条约》和《中导条约》,硕果仅存的《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成为美俄之间唯一有效的军控条约。根据该条约,美俄需要定期通报相关信息和数量,并对超过规定数量的核武器进行削减。而随着俄乌冲突和美俄关系持续恶化,今年2月21日,普京宣布“暂停履行”《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随后3月28日,美国官员对外表示,美国将不会与俄罗斯分享其核武库的关键数据。
最新的进展是,在沉寂将近四个月后,美国终于开始“松口”。6月2日,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在一场演讲中透露,拜登政府准备在“没有先决条件的情况下”,同俄罗斯就《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2026年到期后的限制核武器步骤展开谈判。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里亚布科夫则回应强调,俄方重返《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的条件是美方放弃与俄方为敌的根本立场。
德国之声指出,随着西方的步步紧逼,当前在北约与俄罗斯的安全格局中,愈发缺少中间地带。随着北约和俄罗斯之间实力的失衡,接下来北约和俄罗斯的对抗恐怕将更加复杂化和长期化。
回到俄乌冲突的大背景下,俄罗斯到底会不会动用战术核武器?这个问题不好猜测。但美俄隔空“核对峙”,一举一动都高度牵扯着世界的神经。正如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所长丹·史密斯所警告的那样,“误判、误解或事故的风险高得令人无法接受”。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图片 | 视觉中国、央视新闻等
责编 | 冷爽
X 关闭
2月7日,在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A...
科技日报合肥2月8日电 (记者吴长锋)8日...
在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中...
2月8日,当看到中国选手谷爱凌以漂亮的高...
科技日报北京2月8日电 (记者张佳星)记...
人民网北京2月9日电 (记者王连香)记者...
科技日报北京2月8日电 (记者张梦然)据...
科技日报讯 (记者马爱平 通讯员赵鹏跃...
2月2日,海军航空兵某旅组织战备巡逻。刘...
“前方道路遭‘敌’破坏,车辆无法通过。...
Copyright © 2015-2023 华夏产业园区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琼ICP备2022009675号-37 联系邮箱:435 227 67@qq.com